说课稿

时间:2024-07-13 21:54:07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四篇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中二年级下册》中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三节。本节课是第六章

的核心内容,是在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神经调节”的知识。在教材中介绍了反射、反射弧、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等基础知识。

其中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过程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并很难理解,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节课中没有出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这一专有名词,而是以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来表述,这正是以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新课标中的要求是概述了解这一层次。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和测定反应速度

的探究活动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充满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很长时间的集中,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对生活有很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愿意与人合作。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情况,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明白反射的概念。

2、能够描述反射弧的构成,能够举例说出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四、教学的重难点

已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为参考,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反射的含义,要达到准确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是反射,硬重启中的关键词

进行讲解。 如:人与动物都会有反射;反射的完成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反射有刺激引起的;反射必须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射。 明白反射必须有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深刻记忆反射弧的结

构,只有掌握反射,反射弧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才能够对关于反射的实例进行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生物学科是一门将来真正有用的学科,是一门最前沿的学科,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说依然。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在探究实验基础上,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循环课堂”的理论我主要采用了 直观演示法:利用课本图片进行演示,既直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试验探究法:通过“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的试验,以学生为主体的试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思维能力在、组织能力。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不仅解决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学习的精神。

学法: 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完成缩手、眨眼、膝跳反射等实验探究

活动及分析、讨论一些生理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得出反射的

概念及反射弧的结构。

六、教学过程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的容量和参考书的要求,我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的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将本课课时预定为2课时。现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活动预设如下:

1 导入新课

以小实验活动进入新课。

在讲解新课之前让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个小实验:一名学生被蒙住眼睛教师用一个牙签刺其手指,其他学生观察该学生做出的反应。为了让其他学生也亲身经历、亲自去感受,我又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去完成一个小活动打手板小游戏:甲学生去打乙学生的手掌,乙学生迅速躲避。每位学生进行十次,看看谁被打到的次数是最少的。 学生做完小活动之后,给学生设立一个问题:这两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又继续设疑: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2 解读目标

组织学生快速阅读学习目标,使其明确本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从而为本节课定位,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3 学习过程

由亲身感受实验和对事例的分析,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师说“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什么是反射呀?先不急于知道,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该实验是医学上常用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情况的,这就是——膝跳反射。”学生阅读课本膝跳反射的实验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请一位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演示。由两名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去进行该实验。实验后请学生分别来谈谈感受,并继续又举出排尿反射和课上的缩手反射,请学生们以前后两人为一个讨论小组进行分析:这几个活动都称之为反射,那么反射是由人体的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自己来总结、归纳出反射的定义,最后由教师板书展示出反射的定义,这样使得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

4、诊断评价 我设计了6个诊断评价题目,前5个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6个变式考察学生在新的情景下对“反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些题目,紧扣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增强了训练的针对性和题目的典型性。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和几何直观,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认识小数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图,从质量、价格、 ……此处隐藏3156个字……,都可以成立。我们接着看。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 长路

旧乡在哪里?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这就是我们开头说的,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这是什么感情?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体会一下,环顾、漫浩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长路漫浩浩,“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看到的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

这一回头,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但是,却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这两句,我们在看一下,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按常理推算,一般离家远行的是男子,第一二句有极大的可能是女子,三四句两者皆有可能。五六句男子的可能居大。我们在接下来看第七八两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这两句没有顺承上面,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守,那就只能忧伤以终老了。

心情如何?忧伤痛苦。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这两句觉得是男子还是女子呢?好像又皆有可能。

那么整首诗读完了。我们还是围绕着主人公是男是女的问题,再来梳理一遍。第一二句有极大的可能是女子,三四句两者皆有可能。五六句男子的可能居大。七八句又是两者皆有可能。所以无法判断究竟如何。我们就从两边都分析一下。

如果是男子,那么涉江者的是男子,环顾者也是男子。

如果是女子,涉江者是女子,环顾着是否一定是同一人呢?环顾着是涉江者的“所思”。

这名女子在采芙蓉遥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这个想象出自女子对于男子爱情极深的信任,心有灵犀一点通,衬出下文“同心”二字不是空话。“忧伤”的也不仅仅是女子一个人,这个画面中相对出现了两个人隔着遥远的长路互相思念,这声叹息也有了回声。这么一想,这首诗的意味更加深刻。

这种写法叫什么呢?“悬想”。是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是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营造一种“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是从内容、感情上来推断的。其实还可以从常识去推断。游子求仕应当上京,东汉京城在洛阳,怎么会走到芳草胜放的江南江畔呢?况且江南民谣中惯用双关语,“芙蓉”谐音“夫容”,环顾望旧乡的人是这位女子所思的、等待的、怕此生不能再见面的爱人。

因此,从两方面去理解都可以,而且从女子的角度去想,还可以引出我们更多的理解。

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我们分析完了,之前说读诗的最高境界是把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既然我们说这首诗既可以是男主人公,也可以是女主人公,就请男女生分别读一下。男生先来还是女生先来?好,可不可以背诵?大家把书关上,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很不错。那么请大家赏析一下另一首《古诗十九首》的诗《行行重行行》,我做了一部分删节,大家看一下,是否和我们学的《涉江采芙蓉》所表达的感情是类似的?很好,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课内的诗,还多理解了一首课外的诗。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描摹我们这首《涉江采芙蓉》的画面。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9-20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8-10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几和几”数的组成知识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这是一年级教学要注意的部分。在认数教学中,主要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的游戏,使学生知道了数的组成。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级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

本课时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游戏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为学生创设了“分小棒”等游戏,让学生不断地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体现也层次性。先让学生看实物猜组成,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学生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游戏不断地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动脑猜一猜、动口说一说及合作交流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积极性高,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

1、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分小花”的游戏,也就是把4朵小花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分完后与小组交流,然后跟全班交流汇报3种分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4可以分成几和几”。

2、学生通过做一做,猜一猜的游戏来学习4以内数的组成。玩游戏前先让一名学生与教师配合示范一、,然后小级相互交流,自学4以内数的组成。

(二)小组摆一摆,学习5的组成。

1、学习并懂得4以内数的组成,接着学生试着自己“摆小棒”的游戏,并知道5的组成;然后交流汇报中掌握5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5,学生摆小方块,在操作的同时,让学生用5的组成连线,接着让学生拿出5的组成数字卡片来操作,再同时让学生板演5的组成连线。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的第8-10题,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动脑思考后交流讨论,再指导填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要体现也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